打赢“三大战役” 清镇有“独门秘籍”

发布时间:2020-11-10 15:24   来源: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  

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
  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%以上,森林覆盖率达48.64%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%,红枫湖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,取水口水质达Ⅱ类,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%……”

  这是清镇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王鸣明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展示的一张“成绩单”,成绩单上数据看似枯燥,但令人振奋和鼓舞。

  “我用镜头记录城市的变化,这些年清镇楼房越来越高,道路越来越宽,空气也越来越好,山青水绿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游玩、避暑,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越来越鼓了,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清镇本地人,我打心底的为家乡感到自豪。”清镇媒体人王健说。

  朱勇江是土生土长的清镇市站街镇杉树村人。5年前回乡后,他在杉树村红枫湖畔开了一家民宿。“以前村里人环保意识不强,坐拥一大片湖水,却因为村里环境脏乱差,民宿生意受到影响,现在不一样了,我们村通过党员带领群众建立卫生责任制,村容村貌大幅改善,‘绿水金山’,逐渐变成了‘金山银山’,现在每到周末、节假日,店里预约的电话是响个不停。“朱勇江笑呵呵的说。

  “我们的重庆来的,每年都要来这里避暑,这里空气很好啊,天蓝水绿的很舒服。”来自重庆的王女士说。

  ......

  空气越来越好、生态越来越美,这是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对清镇市直观的评价。

  多点发力 打好大气污染防治“组合拳”

  近年来,清镇市按照“生态功能保护核心区”的目标定位,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要求,强化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,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,坚持“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为统揽”的发展理念,走绿色发展道路,大力发展绿色产业,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,积极开展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,努力探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。

  严控大气污染。今年以来,清镇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企业6家,目前4家已基本完成工业炉窑综合治理任务;工业重点行业治污减排企业4家,3家已基本完成治污减排工作;工业物料堆场整治名单8家,目前已完成3家。

  抓好建筑工地扬尘管控。对全市63个在建工地开展专项检查25次;处理建筑工地扬尘问题40余个;各主干道机扫、洒水作业严格执行2小时/次的洒水降尘频率,平均每天投入机扫车15台(次)、洒水车9台、道路养护车17台(次),查处违规倾倒渣土车辆21辆。

  餐饮油烟整治方面,先后对中环国际夜市、北门桥夜市、天水小吃一条街进行规范化管理,保证已安装油烟净化餐馆正常运行;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方面,每月对机动车检测公司进行检查,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;在露天焚烧管控方面,督促各乡镇、社区、管委会对秸秆、落叶露天焚烧进行宣传和处置,制止115起焚烧现象。

  今年上半年,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515余人(次),检查企业205家(次),立案查处22件,下达处罚决定书21起,下达决定处罚金额179.9902万元,责令限产1起,约谈问题企业19家(次),督促企业及时整改。

  法治护航 打好水污染防治“攻坚战”

  红枫湖是贵阳市饮用水源地,是贵阳市民珍贵的“三口水缸”之一。多年以来沿湖群众靠水吃饭给湖区生态带来破坏,红枫湖水质状况逐渐变差,2007年前基本为五类或劣五类。

  污染周期长、程度深,治理难度大、成本高,跨地域执法难。为拯救贵阳市的“大水缸”,2007年,清镇环境保护法庭应运而生,为清镇治污提供司法保障。清镇环境保护法庭成立以来,持续创新机制,着力解决没有审理者和起诉者、“边诉讼边污染”、跨区域执法难、等一系列问题,为绿水青山撑起“保护伞”。

  2019年5月7日,清镇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首例污染红枫湖刑事案件——喻敬勇等污染环境案。

  近年来,清镇市通过加强市场规范和农业产业调整,对红枫湖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农家乐、露天烧烤等经营行为进行取缔,引导村民退出畜禽养殖发展生态产业项目,切实杜绝污染源,保护市民“水缸”。 清镇市还编制了《红枫湖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农家乐规范化整治规划》,对准保护区内农家乐的污水收集处理、油烟排放、餐厨卫生、消防安全等方面提出规范化标准,对准保护区已有农家乐进行规范化整治。根据统计,经过专项整治,红枫湖每天减少生活污水排入3000立方,实现违法建筑的“零增长”。

   今年,清镇市将全力抓好红枫湖生态功能示范区建设,持续推进沿红枫湖17个村寨生活污水治理,全面执行红枫湖负面准入清单制度,确保红枫湖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、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。

  内外兼修 打好土壤污染防治“突破战”

  位于贵阳市清镇市的红枫生态体育公园,曾是汞污染的“重灾区”。利用建设生态体育公园,成功改良修复土壤,是清镇市近年来实施“蓝天”“碧水”“净土”三大行动中“净土”行动的成果。

  上世纪70年代,原贵州省水晶有机(集团)有限公司生产醋酸过程中使用汞触媒,在长达十几年的生产中向左二支流排放含汞废水,村民因使用受污染废水进行农田灌溉,导致沿河道土壤受到重金属汞污染。据统计,清镇市青龙村受汞污染面积约560亩左右,其中20亩为较重污染,343亩为中度污染,197亩为轻度污染。

  为净化这片土地,清镇市从治理源头着手对河道开展清淤,边治理边寻找更好的治理路径和修复方式,前后经历9次专家论证,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选,最终按照“污染物不迁移、不扩散、风险可控”的要求,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,采取以“覆土+植物修复+部分区域低温热解”为主的治理技术进行汞污染治理,并同步建成生态环保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。红枫生态体育公园包含1.7公里跑道,以及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儿童游乐区等体育健身场馆,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“生态画卷”中安居乐业。

 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中,清镇市还在全市推行城乡垃圾“户集、村收、乡(镇)、街道运、市处理”的分级处理模式,对城乡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。不仅如此,清镇市还制定了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,根据工作安排,到2020年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,建设3300户卫生厕所和133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。

  碧水绿地蓝天,环保永无终点。未来,清镇市将一如既往,紧抓环保惠民工作,坚决治理好大气、水和土壤污染,强化环境法治保障,加大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,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,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动,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、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,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%以上;深入开展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工程,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绿美清镇行动,力争城市新增绿地达6万平方米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.2%;严格落实“河(库)长制”“湖长制”“林长制”,深入推进“政府为主导、企业为主体、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”的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模式,继续加大清镇市环境资源审判庭审判力度,强化运用司法手段对生态保护的执法力度;聚焦数据共建,打造“绿水青山”一张网平台建设,推动环境监测、监控向深度与智能化转变;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行生态保护职责专项述职机制、群众专项评议机制等生态环保机制,有序推进绿色GDP考核试点,坚决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。

  文/何莹莹

  编辑:邓希容

  统筹:赵子滟

  编审:干江沄